太阳晒多了,眼球上长出一层“肉”?这种老年常见的眼睛“小病”不容忽视
浏览次数:174 日期:2025-05-14 18:06:13 来源:上海和平眼科医院 进入眼科专家答疑区
“赘肉”
相信友友们都不会陌生
它无处不在
下巴、大腿、肚子
唯独不长在该长的地方!

毕竟是自己吃出来的
这些都能忍
但是
谁能想到
“赘肉”还能长到眼睛里?
长在眼睛里的“赘肉”是啥?
76岁的张奶奶,几年前发现自己眼睛里竟长出一片“赘肉”,而且双眼都有。
随着时间推移,这块“小肉片”越长越大,从眼角蔓延到眼球,上面还分布着很多弯弯曲曲的血管,样子十分可怕,也让张奶奶越来越不舒服。
总感觉眼睛里卡了什么东西,忍不住流泪。
后来,“小肉片”甚至遮住了张奶奶的瞳孔,让她眼前雾蒙蒙的,看东西很模糊,戴老花镜也不管用。
咋回事?
儿子带她去上海和平眼科医院看了,才知道,原来她得了一种眼病:翼状胬(音同努)肉。
张奶奶双眼中的这个“肉片”,可不是凭空长出来的。
这是由于眼睛反复受紫外线、风沙、尘土等刺激,球结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,导致纤维和血管增生。咨询电话:400-1120-900
翼状胬肉会有哪些不适
翼状胬肉的临床表现因其发展阶段而异。在稳定期,患者一般无任何不适,但变性组织会影响外观。如果头部较大,还会影响角膜散光或遮挡瞳孔,从而影响视力。在进展期,病变结膜组织会出现充血、水肿等炎症反应,患者会有眼红、异物感、畏光、流泪等不适。
什么人容易长翼状胬肉?
“翼状胬肉在临床上太常见了。在我国发病率大约有10%,老年人居多。”
经常在户外劳作的人,更容易患翼状胬肉,尤其是渔民、农民,还有紫外线强的高海拔地区的居民。
张奶奶,原来就是一位农民,常年顶着太阳在地里干农活。她得这个眼病,就跟此有很大关系。
“还有沙眼、结膜炎等慢性炎症患者,也容易得病。”
医生提醒,高风险人群平时多观察自己的眼睛,若眼角长出黄白色的小肉片,有轻微异物感,很可能就是翼状胬肉。
得了翼状胬肉该怎么办
1.药物治疗
翼状胬肉早期,纤维和血管还没有大量增生,如果出现双眼疲劳、发红,可滴一点玻璃酸钠滴眼液,来润滑双眼、缓解不适。
翼状胬肉越长越大,会开始容易发红充血。
这时候,如果不影响视力和外观,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激素眼药水,以控制炎症,并阻止胬肉继续增生。
2.手术治疗
如果炎症反复发作,影响外观和视力,甚至遮挡视野引起失明,就要进行手术切除。
手术切除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,包括:
1. 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:直接将翼状胬肉切除。
2.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:在切除翼状胬肉的同时移植羊膜,帮助眼睛恢复。
3. 翼状胬肉切除伴自体干细胞移植术:切除翼状胬肉后,移植患者自己的干细胞,促进眼部组织的修复。咨询电话:400-1120-900
翼状胬肉VS白内障,如何区分?
老年人也是白内障的高发人群,同时患有这两种眼病,怎么办?
如果胬肉比较大,影响了角膜曲率,就要先将翼状胬肉剔除,再做白内障手术。如果胬肉比较小,也可以先做白内障手术。
翼状胬肉VS白内障,如何区分?
这两种病都会导致人眼前一片白蒙蒙,看东西模糊不清,两者如何区分?
◎翼状胬肉
眼表有肉质物,会发红、有异物感,致人看东西模糊或完全看不见。

白内障
瞳孔内部有白色浑浊,致人看东西模糊、重影、炫光、物品颜色改变等。
两者治疗方式也不同:前者一般通过外用药物控制炎症,然后手术剔除翼状胬肉即可;后者需要手术替换晶状体。
注重防护,可减低病变风险
眼睛防晒很重要!
翼状胬肉的发生与紫外线的长期侵袭有密切关系,所以建议外出时佩戴合格的太阳眼镜进行防护。
尤其是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朋友、从事户外工作的司机、农夫等经常暴露在太阳光下的群体,其患病几率往往要比一般人高些。
需要注意的是,紫外线的穿透力相当强,即使是阴雨天或冬季,打伞、戴帽等,对眼睛的防护措施同样不能省略。咨询电话:400-1120-900